/ 最新消息
最新消息

AI 不只是科技巨頭在用!從普林斯頓到柏克萊,頂尖學校搶先用的 AI 工具是什麼?

2025.10.21|
AI

講到 AI,你是不是也覺得那是 Google、OpenAI 這些科技巨人的專利?感覺就像一台動輒數億元的超級跑車,雖然很酷,但終究是我們普通人玩不起的。這些超強的AI,我們稱之為「基礎模型」(Foundation Model),它就像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超級天才,什麼都懂一點,物理、歷史、文學樣樣精通,但就是沒進過社會,缺少特定領域的專業技能。

 

如果你想讓他變成一個專門幫你看病的醫生,或是幫你打官司的律師,該怎麼辦呢?這就是這次我們要聊的主角:由前OpenAI技術長Mira Murati團隊推出的「Tinker」,主打用最簡單的程式碼就能把現有的AI模型調整成符合需求的專屬版本。像是解數學題、分析化學資料或研究專業領域,都能更快上手。包含普林斯頓、史丹佛、柏克萊等名校已率先試用,顯示AI應用不再只是大公司專利,而是人人都能更輕鬆打造自己的專屬AI。

讓昂貴的 AI 研究,變得像租 Ubike 一樣簡單

我們先來說說Tinker最大的好處:它讓研究團隊不用再自己蓋一座「軍火庫」了。所謂的「基礎模型」(Foundation Model),就像一個剛從哈佛畢業、讀遍天下書的超級天才。但要讓這位天才學會你的專業領域,就得對他進行「微調」(Fine-tuning),這個過程就像一場超級耗電、耗錢的特訓。

過去,這代表研究室必須自己買一大堆昂貴的GPU,組建成一個像工廠一樣又吵又熱的大型伺服器。這不只花錢,還得請專人維護,簡直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。但現在,Tinker就像AI界的「共享廚房」或「Ubike站」,它把所有頂級的硬體設備都幫你準備好了,你只需要帶著你的研究想法和資料「刷卡上車」,就能立刻開始你的AI特訓,用完即走,完全不用煩惱後續的維護問題。

更特別的是,Tinker採用了一種叫做「LoRA」的參數效率微調技術(PEFT)。這個詞聽起來很專業,但說穿了就是一種「聰明的懶人學習法」。過去的微調,好比要把那位哈佛天才的所有記憶都修改一遍,才能教會他新東西,既耗時又費力。而LoRA就像是直接給這位天才戴上一個「外掛模組」或一本「武功祕笈」,只在他大腦的特定區域寫入新知識。這樣一來,不僅學習速度快了好幾倍,成本也大大降低。這種感覺,就像你不用重灌整個電腦系統,只需要安裝一個小小的擴充功能,就能讓瀏覽器多出一個超強能力,是不是聰明又有效率?

打破不同學科間壁壘,成為 AI 界的「跨領域翻譯蒟蒻」

話說回來,Tinker除了讓研究變便宜變快,它更酷的地方在於,它有潛力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。

想像一下,一個研究新藥的團隊裡,生物學家A和化學家B常常因為專業術語不同而溝通困難。現在,他們可以各自利用Tinker,把同一個「哈佛天才AI」進行特訓。生物學家A把它訓練成專門尋找癌細胞弱點的「AI生物學家」;化學家B則把它訓練成擅長設計藥物分子的「AI化學家」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!因為這兩個AI「師出同門」,所以它們的底層邏輯是通的。

於是,「AI生物學家」可以用它們共通的語言,直接跑去跟「AI化學家」說:「嘿!我發現癌細胞上有個密碼鎖,形狀是這樣,請你幫我打造一把能打開它的鑰匙!」

這種合作方式,遠比人類之間的溝通更直接、更高效。AI在這裡扮演了完美的「翻譯蒟蒻」和「知識橋樑」,讓原本深奧的跨領域知識能夠無縫對接。這不只是加速了研究流程,更有可能激發出過去單一領域專家無法想像的創新點子。當不同領域的專屬AI開始合作,它們所產生的見解,有時會出現一種叫做「湧現能力」(Emergent Abilities)的現象,也就是創造出各自都無法達成的驚人成果。

從「算力」的競爭,到「創造力」的解放

Tinker這類工具的出現,代表未來的競爭,可能不再是比誰的口袋深、誰的電腦快,而是比誰的想法更有創意、誰的提問更具洞察力。

它把科學家們從繁重的「工程師」角色中解放出來,讓他們能回歸到「思想家」和「魔法師」的本質。科技再怎麼進步,最終還是要服務於人類的創造力。我們期待Tinker能為科學界注入一股新的活水,讓更多精彩的發現,因為這個AI工具而誕生!

(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

原始文章: https://technews.tw/2025/10/20/tinker/